11月27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以下简称“该虚拟教研室”)在线上开展李洋波副教授 “三峡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该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史宏达教授主持,三峡大学李洋波副教授主讲,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三峡大学、集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三十余位虚拟教研室成员参加。
活动中,李洋波副教授从学校及学院简介、专业建设概述、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经验等四个方面对三峡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其中,学校及学院简介从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学科专业、水利与环境学院简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水利与环境学院简介又包括本科专业设置、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在读学生介绍、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实验平台建设、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专业建设概述主要从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和金课建设等方面入手,简要介绍了三峡大学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主要侧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等要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则主要分享了三峡大学“标准化+个性化培养模式”,即每位专业老师带2~4位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四年的全过程指导,包括人生规划引导、专业学习指导、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和科创类活动指导;同时结合三峡大学的区位优势,利用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及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单位等组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水利类全国竞赛,瞄准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李洋波副教授的介绍和分享引起了参会老师们的广泛思考和讨论。史宏达老师、王多银老师、王继保老师、兰滔老师等就专业实践的成效和质量问题、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表的权重赋值、专业老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设置要求的全面了解、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凸显内河特色并设置海岸相关课程选修对专业认证的影响、疫情期间的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整个该虚拟教研室内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本身的整体构架,在尊重各个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了专业建设方面的本色和基础,也为该虚拟教研室将来更好地实现教学资源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任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