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雷

发布者:王博成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34488

姓名:宋大雷

职称: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

职务:中国海洋大学创新教育实践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海洋观测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总工程师

专业:自动化

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所在系(所、中心):工程学院自动化及测控系

通讯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古镇口核心区三沙路1299号,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工程楼B411

电子信箱:songdalei@ouc.edu.cn

主要学历:

1989.09-1993.07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

1993.09-1996.03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传动及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

1996.03-1999.07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

2005.09-2008.11加拿大Royal Roads UniversityExecutive Management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9.07-2003.11青岛朗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其间:1999.12-2000.07英国Lucent Technologies7号信令原型研发,软件工程师  2001.09-2001.12美国Lucent TechnologiesCCS共路信令系统研发,软件工程师

2003.11-2006.07青岛新同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2006.08-2011.12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2.01-今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4.01-今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智能感知与控制

2. 机器人技术

3.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讲授课程:

1. 本科生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机器人创新工程实践》

2. 本科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3. 研究生课程: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校级精品示范课程《智能化海洋感知与控制》

社会兼职:

1.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 常务理事

2. 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逆变电源分技术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北海分会 副理事长

4. 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项目孵化与创新成果转化委员会 组长

5. 山东省机器人研究会 常务理事

获得荣誉:

202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最美教师

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第七届教学名师

2021年,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绿色与智慧海岸工程教师团队

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首届创新创业教育突出贡献奖“个人贡献奖”

科研奖励:

2025年,微机电陀螺高性能控制与测试关键技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4年,高性能微谐振陀螺及其精密电学测试技术,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24年,微机械陀螺自校正方法及其芯片化关键技术,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4年,高性能微机电陀螺及其精密电学测试技术,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第三届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23年,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式剖面仪观测仪器研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1年,可变光照下多智能体控制技术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学奖励:

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第一届泰诺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奖一等奖

2023年,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22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2022年,中国海洋大学第十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2021年,“一引导两加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质升级模式构建,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年度课程教学优秀奖(第一完成人)

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8年,基于政企校融合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应用,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8年,夯实工科基础,突出海洋特色,构建“本色+特色”的π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完成人)

2017年,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2014年,竞赛牵引,工海融合,构建面向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1年,第七届中国海洋大学“交通银行奖励教师基金”一等奖

2010年,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中国海洋大学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9年,第二届“LG电子”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卓越奖一等奖

指导学生获奖:

2025年,第十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

2025年,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暨第六届国际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

2024年,第17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

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

2024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银奖2

2024年,第十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

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科技创新交流营暨大赛一等奖1

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3

2023年,第十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

2023年,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

2023年,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

2022年,第十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

2022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

2022年,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

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银奖1

2021年,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2项,二等奖3

2020年,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1

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1

2019年,第八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

2019年,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水下机器人挑战赛,智展未来组,亚军

2019年,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

2018年,第七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

2018年,第20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九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水下竞速赛,季军

2018年,第四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

2018年,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无人艇自动收放系统,二等奖

2017年,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

2017年,首届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目标识别在线组,一等奖

2017年,第十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自主巡航和管线分布可视化的水下检测机器人,一等奖

2016年,第五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

2016年,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创新创意组,冠军

2015年,OI中国水下机器人大赛,经济性一等奖

2014年,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银奖

201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

2012年,第十四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三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冠军

2011年,第十三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

2010年,首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亚军

2009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亚军

2008年,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

2007年,第八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冠军

科研项目及角色:

1. 基于空化射流与无轴推进的船舶水下清洗机器人系统研制(ZDYF2025GXJS145), 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315万,2025.3-2027.3,项目负责人

2. 水面无人艇与通用模块化水下机器人智能联动系统开发,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100万,2025.7-2026.12,项目负责人

3. 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实训平台开发,横向,100万,2025.3-2026.12,课题负责人

4. 反*******试验验证,横向,200万,2024.7-2024.9,课题负责人

5. 反******模型涉及与开发,横向,80万,2024.7-2024.7,课题负责人

6. ****验证与应用示范(2023YFC***64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90.67万,2023.12-2026.11,课题负责人

7. ROV管道巡检运动控制方法及仿真研究,横向,40万,2023.11-2024.3,课题负责人

8. ********、**和应用系统顶层设计及数据平台研发(2022YFC***33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万,2023.2-2026.1,课题骨干

9. 无人艇海上发射接收装置研制,横向,60万,2023.1-2025.12,课题负责人

10. 崖州湾科技城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SKJC-2022-01-001),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局项目,45万,2022.1-2023.12,课题骨干

11. 双模式桥墩综合检测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计划自主创新重大专项项目(2020-8),100万,2021.1-2022.12,课题负责人

12. 陆海污染治理环保机器人一体化作业系统装备开发和产业化示范(2020-370672-41-03-017922),烟台市“双百计划”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000万,2020.4-2023.3,课题负责人

13. 亚中尺度组网观测航行器关键技术研究,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120万,2019.8-2021.12,课题负责人

14. 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式剖面观测仪器研究(61727801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万,2018.1-2022.12,模块负责人

15. 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标(41527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90万,2016.1-2022.12,模块负责人

16. 滑翔机任务传感器适应性设计与集成技术研究(2016YFC03011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0万,2016.7-2020.12,课题负责人

17. 水下移动观测平台关键技术(2017ASKJ01-01),国家实验室项目;52.8万,2017.6-2019.12,课题骨干

18. 面向多种观测任务的AUV科学载荷选型和研制(2017YFC03058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0万,2017.7-2020.12,课题骨干

19. 基于数据驱动的复杂环境下海底管线检测机器人自主控制(ZR2017MEE01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5万,2017.08-2020.06,课题负责人;

20. 声学滑翔机系统研制(2012AA09100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749万,2012.01-2015.12,课题负责人;

21. Overturning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Program (OSNAP),国际合作项目North Atlantic Virtual Institute (NAVIS),2014.7-2018.6,课题骨干

22.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检验与检测系统关键技术—海上比测关键技术研究(201205038),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436万元,2012.01-2015.12,课题负责人;

23. 海底管道电位非接触是检测研究(20130526),398.2万,2013.7-2014.12,课题负责人;

24. 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制备技术与生产工艺-海试比测方法研究(2011AA0906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50万,2011.01-2014.12,课题负责人;

25. 基于水下滑翔机的海洋湍流监测仪的研制(11-2-4-21-hz),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30万,2011.10-2013.9,课题负责人;

26. 南海深水区内波观测技术与试验系统开发(2008AA09A4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大项目,190万,2008.08-2012.07,课题骨干。

授权发明专利:

1. Reciprocating Ocean Microstructure Profiler(US9557171B2)

2.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urbulence by using reciprocating ocean microstructure profiler(US9593947B2)

3. 一种无人艇的全自动收放装置及方法(202411275238.5)

4. 基于目标检测感知特征融合的两阶段水下图像增强方法(202410390972.X)

5. 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海参原位长度测量方法(202410263810.X)

6. 一种水下滑翔机攻角修正航位推算的数模融合验证方法(202411116949.8)

7. 一种水下滑翔机攻角的深度强化学习决策方法(202410923988.2)

8. 一种基于时频同步测海流绝对流速的方法(202210747625.9)

9. 一种四旋翼无人机吊挂系统的抗摇摆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202311754561.6)

10. 一种负压吸附机构性能参数手动测定装置(201910268391.8)

11. 一种时频同步原理的海流及海流计三维运动速度测量方法(202210748488.0)

12. 一种水下滑翔机机翼及其控制和工作方法(201810251028.0)

13. 一种无磁场干扰的导管架腐蚀检测设备及腐蚀检测方法(201810115733.8)

14. 基于语义信息约束的水下图像相对深度估计方法(2021113991271)

15. 一种具备判别性感知能力的目标检测质量盲评价方法(2019108969073)

16. 视觉显著性检测算法适用性预测与性能盲评价方法(2019108968954)

17. 一种水下推进器测试装置(201810207439.X)

18. 一种定高构件(201910281520.7)

19. 一种负压吸附船体清洁机器人及船体壁面运动换向方法(202010044783.9)

20. 一种船体壁面清洁系统及清刷作业方法(202010044796.6)

21. 一种正交悬臂梁结构的二维湍流传感器(201910486737.1)

22. 一种无电磁干扰的海管腐蚀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201911103676.2)

23. 一种分体式海洋边界层观测设备及方法(201910084218.2)

24. 一种水下滑翔机的定位方法(201810227053.5)

25. 一种三段式水下变形机器人(201811587335.2)

26. 一种湍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201810417254.1)

27. 一种水下子母系统矩阵式同步释放装置(201810633637.2)

28. 基于浮力驱动与无轴矢量推进的变形潜水器及其工作方法(201810250834.6)

29. 一种矩阵式剖面观测系统(201810633629.8)

30. 一种水下多级抛载装置及抛载方法(201810633639.1)

31. 一种深海水下机器人用自适应浮力微标定集散系统(201710211900.4)

32. 一种带有非定常升阻比调节机构的水下滑翔机机翼(201610326715.5)

33. 一种船基水下滑翔机布放回收系统及相应布放和回收方法(201610736288.8)

34. 水下滑翔机两维度全方位布放回收装置以及布放回收方法(201610768720.1)

35. 一种水下航行器浮心测量方法(201611181547.1)

36. 水下航行器浮心测量方法(201611181548.6)

37. 一种低功耗单片机式电源管理控制系统(201610182369.8)

38. 一种水下航行器配平方法(201610305601.2)

39. 一种触水脱钩装置(201610854557.0)

40. 海洋动力环境多尺度同步观测潜标(201510244120.0)

41. 一种往复式海洋微结构剖面仪(201410252441.0)

42. 往复式海洋微结构剖面仪的探测方法(201410252601.1)

43. 一种带有保险装置的转环装置(201310162857.9)

44. 多精度室内定位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的定位方法(201210122679.2)

代表性著作(顶尖和权威SCI期刊论文)

1. Deep learning approach for downscaling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based on CBAM_CGAN[J]. Ocean Engineering,2024, 312, Part 2, 15:119169.(第三作者,SCI顶尖期刊)

2. Spatio-temporal ocean wave conditions forecasting using MA-TrajGRU model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Ocean Engineering,2024, 291:116486.(第三作者,SCI顶尖期刊)

3. Innovative active disturbance motion control for an underwater adsorption wall-climbing robot with uncertainties and compensations[J]. Ocean Engineering,2024, 311, Part 2:118916.(第四作者,SCI顶尖期刊)

4. Development of a multi-layer network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energy cascade behavior on turbulent mixing[J]. Ocean Engineering,2024,11:111353444.(第三作者,SCI顶尖期刊)

5. Search and tracking strategy of autonomous surface underwater vehicle in oceanic eddies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J]. Applied Soft Computing,2023,132: 109902.(第一作者,SCI顶尖期刊)

6. Beyond Singl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Underwater Image Enhancement via Comparative Learn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23, 33(6): 2561-2576.(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7. Pursuit-evasion game strategy of USV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complex multi-obstacle environment[J]. Ocean Engineering,2023, 273: 114016.(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8. Energy-saving profile optimization for underwater glider sampling: The soft actor critic method[J]. Measurement,2023, 217: 113008.(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9. Cycles optimization to underwater glider standoff tracking profiles with the objective of conserving energy[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2023,56: 101948.(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10. Microstructure Turbulence Measurement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a Long-Range Hybrid AUV[J]. Sensors,2023, 23(4), 2014.(共同通讯作者,SCI权威期刊)

11. Multi-USV Cooperative Chasing Strategy Based on Obstacles Assistance an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 IEEE Transactions,2023, 10.1109/TASE.2023.3319510.(第三作者,SCI顶尖期刊)

12.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autonomous surface underwater vehicles for target tracking in ocean environment by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50: 110947.(第一作者,SCI顶尖期刊)

13. Underwater gliders linear trajectory tracking: The experience breeding actor-critic approach[J]. ISA transactions, 2022, 129: 415-423.(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14. Innovative sliding negative pressure adsorptive approach applied to an underwater climbing adsorption robot[J]. Physics of Fluids, 2021, 33(11): 117107. (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15. Development of a new hull adsorptive underwater climbing robot using the Bernoulli negative pressure effect[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43: 110306. (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16. Standoff tracking control of underwater glider to moving target[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22, 102: 1-20. (第三作者,SCI顶尖期刊)

17. Complementary constrained model predictive depth control of a hybridly-actuated submarine drifter[J]. IEEE Access, 2020, 8: 151692-151704. (第一作者,SCI顶尖期刊)

18. Wang X, Li C, Song D. CrowdNet: identifying large-scale malicious attacks over android kernel structures[J]. IEEE Access, 2020, 8: 15823-15837. (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19. Extensible image object co-segmentation with sparse cooperative relations[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0, 521: 422-434. (第五作者,SCI顶尖期刊)

20. CascNet: No-reference saliency quality assessment with cascaded applicability sorting and comparing network[J]. Neurocomputing, 2021, 425: 231-242. (第六作者,SCI顶尖期刊)

21. Underwater Image Co-Enhancement with Correlation Feature Matching and Joint Learn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J],202232(3),1133-1147(第七作者,SCI顶尖期刊)

22. Beyond Singl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Underwater Image Enhancement via Comparative Learn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J]2022(通讯作者,SCI顶尖期刊)

23. Novel underwater glider-based absolute oceanic current observation solutions[J].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0, 21(6): 8045-8054. (第一作者,SCI权威期刊)

24. Search for static target in nonwide area by auv: a prior data-driven strategy[J], IEEE Systems Journal,2021,15(3)(第一作者,SCI权威期刊)

25. Design and Mo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urbulent AUV Measuring Platform[J],Sensors,2022,22(2),460(通讯作者,SCI权威期刊)

26. A Nonlinear Circuit Analysis Technique for Time-Variant Inductor Systems[J],Sensors,2019,19(10)(通讯作者,SCI权威期刊)

27.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Based Fusion of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Visible and Infrared Channel Images[J],Sensors,2014,14(6):10187(通讯作者,SCI权威期刊)

28. Microstructure Turbulence Measurement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a Long-Range Hybrid AUVSensors,2023,23(4):2014(通讯作者,SCI权威期刊)

29. DrlNet: Blind object proposal quality assessment with discriminative response learning[J],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2020,106(第五作者,SCI权威期刊)

30. A deep Q network assisted method for underwater gliders standoff tracking to the static target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2022,34(23)20575-20587(通讯作者,SCI权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