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

一、学科简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博士点1998年获批设立。依托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拥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有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9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工程结构的动力分析、设计及防灾技术研究;港口、海岸工程及其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河口、海岸动力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主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973子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近五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00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申请发明专利11项。作为第一获奖人与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以及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密切,如美国罗德岛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开展教授之间的课题合作与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为国家的港口海岸与海洋工程的发展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学科博士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交通部、水利部、海洋石油公司所属部门工作,从事海岸、港口、航道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营理和施工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留学海外,继续深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德,,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研究、设计或管理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在专业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宽厚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理论,系统学习专业各方向的学位课基本内容,具有从事海洋工程环境条件及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海岸及河口动力学、海洋工程动力学大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具有数理和物理模型的科研工作能力。

根据本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本专业各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类型以今后从事科研或实践工作为主,因此在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重点进行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硕)

一、学科简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以流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波动力学、随机波浪理论、海洋工程实验、海洋结构设计、海洋防灾工程等理论等为基础,培养具有海洋环境条件分析能力,从事港口、航道及河口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相关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及所选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较熟练地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解决水利工程、港口及海岸工程、海洋工程领域中的技术问题,以及参与该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达到工程师技术水平。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一、学科简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中的应用基础学科,旨在认识和掌握水体运动规律,研究水流与河床、海岸、过水建筑物等固体边界的交互作用,以及泥沙和其它物质在水流中的扩散与输运规律,并使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去,服务于水利、土木、交通、环境、冶金、化工和机械等工程领域。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随着计算机和现代流体量测技术的发展,它已从传统的半经验半理论知识体系发展成为一门综合应用各种科技理论、广泛开发各类数学模型,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学科。它与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相交叉,和水利水电、海港航运等工程学科相结合,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培养目标
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和数值计算技术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并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量测手段,开展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逐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具备解决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水利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全日制水利工程硕士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河流、河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环境动力及其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新型构筑物、施工新技术及工程管理等,直接为我国的港口建设、沿海城市防灾、近海石油开发、再生能源利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服务。

本专业领域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和海洋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目前,本专业领域教师30多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7人。近5年主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及各类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与工程公司委托的应用课题多项。

二、培养目标

全日制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水利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一、学科简介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主要研究地球上水的循环、分布和运动规律,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改善与保护、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以及水旱灾害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它既有基础科学的本质,又有应用科学的内涵,是水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学科点200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拥有河流工程实验室一个,占地2000平米的工程水动力实验室1个以及海洋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主持与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63国家课题以及省市政府企业研究项目近20项,已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获部省级以上科技奖2项。水文学及水资源是我校培养高级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的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培养目标

在水文学及水资源科学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和计算技术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积极服务,成为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工程热物理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授予硕士点。

    本学科以海洋热动力机械、流体及热流体动力学、工程热物理、热系统控制工程的理论为基础,主要有新型海洋热动力机械系统及其热物理原理、散体振动吸附床强化传热传质及吸附制冷研究、海工结构与环境作用的流体动力学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热物理应用四个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的热工实验室拥有专业资料室、燃烧分析仪、中速风洞等设施供研究生学习和研究使用。

    本学科曾获部级、地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省、市攻关项目、横向研究及开发课题。

    本学位点是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成员单位。近年来还与美国、英国的有关院校建立了联系和科研合作关系,拟开展合作培养研究生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高校、科研单位有关热能与热动力机械、制造过程的环境控制,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工业企业的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在政府技术管理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德,,体全面发展,充实而扎实的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的工程热物理和机械工程的理论和知识,有工程热物理及机械工程综合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具有数理分析、数学或物理模型的科研工作能力,能从事工程热物理研究、工业热系统设计或能源管理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学以致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克己奉公和守法廉洁的品德。通过学风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老老实实的工作精神。

2、在专业上, 在科研工作中培养起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宽厚的工程热物理基本原理,系统学习专业各方向的学位课基本内容,具有从事热动力机械系统原理及应用、 强化传热传质技术、机械零件传热强化诸领域中一至二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并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有编制计算机程序或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

3、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体格,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根据本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本专业各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类型以今后从事科研或实践工作为主,因此在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重点进行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机械电子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合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应用学科。近些年来,机械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重大机械装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涌现出来,在各个工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本学科点是我校2005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该学科点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已将海洋机电一体化装备研究作为本学科点的优势发展方向,在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结构健康状态检测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曾承担、参与了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多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现代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及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要求该专业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知识,又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能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和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研发工作。毕业学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工业企业中从事机械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动力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全日制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于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该院拥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点和“工程热物理”、“机械电子工程”等硕士点;同时拥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和海洋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科专业拥有教师20多人,有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人。专任教师中50%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员中40%具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形成了年龄、职称以及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及各类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与工程公司委托的应用课题多项。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00 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部,申请发明专利6项,多项成果被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动力工程相关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掌握所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解决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该领域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成为在该工程的热能与热动力机械、制造过程的环境控制,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工业企业的环境规划等领域实用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机械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机械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

本学科点是我校2009年新增机械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该学科涵盖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同时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已将海洋机电一体化装备研究作为本学科点的优势发展方向,在海洋资源勘探开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结构健康状态检测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近几年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都有了长足发展,为机械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曾承担、参与了国家863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多项;曾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被SCIEIISTP收录论文60余篇,在国内学术地位日趋提高。

二、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从事机械设备设计、生产制造与管理、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等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试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海洋机电产品研发理论及技术。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致力于为硕士研究生提供知识、工具和方法,研究解决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港口海岸工程以及城市防灾工程管理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它具有技术、经济和社会学科交叉的特点,强调发展前沿性、创新性理论方法;同时致力于提升应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我们的教育和研究训练,毕业的研究生不仅将成为未来出色的工程师,而且将是技术、政策或者工业的领导者。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起始于1998年,2003年创建硕士点,现已拥有“山东高校现代工程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由15名以上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研究开发学术梯队。在四个领域都曾完成多项国家和地方项目,已经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港口海岸工程、城市工程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宽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以及较强独立工作能力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硕士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系统掌握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港口海岸工程、城市工程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

2、掌握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5、毕业生将具有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或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他们不仅将是决策、管理或者实际操作的未来出色的工程师,而且将是技术、政策或者工业的领导者。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一、学科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重要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机械科学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本在发挥学校优势和突出海洋研究特色的基础上,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开辟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该学科已形成3个稳定的学术方向: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测试控制技术、复杂机械系统的虚拟原型技术、产品造型与功能设计技术。 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博导3人),副教授7人。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超过1500万元。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领域的现状和前沿,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前身是海洋机械工程,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海洋事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该学科发展目标是在发挥学校优势和突出海洋研究特色的基础上,抓住新的技术生长点,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该学科已形成3个稳定的学术方向:特种制造技术、制造过程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安装技术。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博导3人),副教授7人。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超过1500万元。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一、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个新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对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于2000年获批设立,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人。目前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结构动力分析与灾害预测;城市与工程系统抗震防灾;工程结构损伤机理与损伤识别。主要研究内容有:工程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及其基于GIS的管理软件开发,工程结构破损机理及断裂研究,工程结构极限承载力评估及灾害预测,岩土工程灾害预测等。

研究生的研究论文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以及大批横向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的研究生要求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掌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对有关工程技术理论开展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土木及水利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一、专业简介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于2010年获批设立,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目前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结构动力分析的工程应用、结构破坏、断裂分析的工程应用、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土木工程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有:工程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工程结构极限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结构与流体、土体相互作用;工程结构破损研究及工程应用;工程断裂力学及应用;混凝土断裂力学及应用;功能材料结构力学及工程应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参数识别;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应用;新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新型建筑材料及应用;新型组合结构设计;城乡基础工程规划与管理;3S技术开发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用技术.

研究生的研究论文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以及大批横向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科学的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系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高层结构、空间结构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工程实践问题。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5、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及工程研究, 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结构工程

一、学科简介

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管理的学科。 结构工程学是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通过控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达到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一定安全可靠度的目的。我校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10年获批设立,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目前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结构动力分析及工程应用、结构破坏机理与断裂分析、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主要研究内容有:工程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工程结构与流体、土体相互作用;功能材料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破损机理研究;工程断裂力学;混凝土断裂力学;工程结构极限承载力评价及应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参数识别;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新型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组合结构。

研究生的研究论文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省、市级研究项目以及大批横向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科学的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系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高层结构、空间结构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对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

3、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问题和工程实践问题。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5、 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及工程研究, 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桥梁与隧道工程

一、学科简介

交通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先行作用,在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峡或穿越山岭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结构构造物。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集设计、施工与工程管理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工程学科,旨在培养与工程建设领域相关的各种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该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中基础工程建设,涉及工民建、港口、交通、水利、矿山、铁道及空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该学科除了与结构工程学科有许多共同的基础理论外,在水文、地质、荷载作用、结构体系和基础工程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坚实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了解本专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的结构分析方法及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学习和掌握结构分析方法、数值计算方法等并熟练用于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分析;学习和掌握桥梁施工控制理论和方法;掌握和运用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的监测监控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应具有相邻学科和人文学科较广的知识面。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一、学科简介

我校自动化学科于1990年建立,1995年起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招收研究生,2003年建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2011年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设有实验中心,下设14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近13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600余台套。

        本学科多年来坚持既强调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应用的宗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海洋特色,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 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技术开发项目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制定行业标准一项,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标准化定型产品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面的学术、技术骨干。要求具有坚实和系统的检测及自动化理论基础,及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掌握现代测控技术,特别是具备从事系统分析、建模、设计与检测等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

 

控制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本学科于1990年建立,1995年起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招收研究生。目前本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主要有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仪器、海洋测控技术、机电控制与机器人技术等研究方向,学科设有实验中心,下设14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近13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500余台套。

本学科多年来坚持既强调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应用的宗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海洋测控技术研究及海洋仪器开发的特色,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课题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技术开发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制定行业标准一项,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标准化定型产品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培养目标

控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我国控制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经过培养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具有坚实和系统的控制理论基础与控制工程实践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新技术动态,掌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现代控制技术,特别是具备从事系统分析、建模、设计、仿真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独立技术工作能力;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控制工程及相关技术领域独立开展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

4、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一、学科简介

我校自动化学科于1990年建立,1995年起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招收研究生,2003年建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2011年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设有实验中心,下设14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近13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600余台套。

          本学科多年来坚持既强调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应用的宗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海洋特色,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 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技术开发项目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制定行业标准一项,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标准化定型产品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的学术、技术骨干。要求具有坚实和系统的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理论基础,及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掌握相关技术,特别是具备从事系统分析、建模、设计、信息处理及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一、学科简介

我校自动化学科于1990年建立,1995年起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招收研究生,2003年建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2011年建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学科设有实验中心,下设14个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近1300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600余台套。

        本学科多年来坚持既强调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应用的宗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海洋特色,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 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技术开发项目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制定行业标准一项,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标准化定型产品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二、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学术、技术骨干。要求具有坚实和系统的控制理论基础与控制工程实践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掌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现代控制技术,特别是具备从事系统分析、建模、设计、控制、仿真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科研、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