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胡晓智教授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王博成发布时间:2024-06-14浏览次数:10

613日上午,工程学院邀请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胡晓智教授在工院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From Macro-Fracture(concrete)toMicro-Fracture(silicon)-Two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Physic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树桐教授主持,土木系的多位教师及在校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胡晓智教授以Science公布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中“能否准确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与“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是什么?”为切入点,首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简洁的边界效应模型(BEM)在混凝土、木材、碳纤维、单晶硅等多种材料上的应用和最新科研进展,证明了该模型从宏观到微观的普适性,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建立起材料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其次,胡教授通过BEM模型与Griffith模型的结合,建立起原子层面的应力应变模型,为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提供了创新的思考角度。最后,胡教授强调做科研研究一定要思维开阔,并持之以恒。

此次讲座,胡晓智教授为广大师生带来了前沿科学技术信息,不仅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而且促进了工程学院与国际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氛围。胡晓智与师生分享了自己40余年科研经验感悟,使在场学生端正了对待科研的态度,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起到促进作用。

  

报告人简介:   

胡晓智教授198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88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889-198911月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是西澳大学机械与化学学院应用力学与先进材料方向的Winthrop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千人计划专家,曾任澳大利亚断裂协会主席、西澳华人科学家协会主席等职务。长期致力于疲劳断裂及材料学科相关理论与试验研究,开创了非线性断裂力学的边界效应模型(BEM)。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脆性及准脆性材料断裂的无尺寸效应建模;树脂预涂层技术;层状复合材料的短纤维增韧;压痕断裂模型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大于10000余次,H-index55(Google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