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主持研制的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成功下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1-17浏览次数:306

  
 
        日前,由我院主持研制的“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在青岛市黄岛区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该装置(工程样机)的试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在国内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工程应用领域率先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该样机的研制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资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装置采用组合式陀螺体型振荡浮子与双路液压系统进行波浪能向电能的转换,使用潜浮体配合张力锚链进行海上安装定位;依托阵列化开发思想,针对我国近海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的波浪能资源特征设计了组合型的波浪能摄取机构,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小浪不发电、大浪易损坏”的固有问题;双浮体自升沉结构形式突破了近海潮差(3-4m)变化大导致装置工作时长短的难题,可在大潮差海域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主控制运行发电;开发了全自动在线控制与检测系统,可在百公里外的海大校园内对装置的实时工作状况、运行性能等实现远程监控,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与远程遥控;基于产品化设计,检修维护方便,所有活动部件的更换维修均可在海上操作完成,维护成本低,安全可靠。

史宏达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与装置生产加工企业及海上施工企业紧密配合,联合攻关,解决了多项工程技术难题,掌握了数项关键核心技术,申报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形成了“以原始创新带动产品研发,以工程应用推动科学研究”的产学研多层次联动的合作模式与全产业链创新。课题组克服了工期紧张、天气寒冷、海上风大浪急、施工环境差等不利条件,科学组织与调度,安全顺利的完成了装置的海上吊装与定位投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史宏达教授表示,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沿海地区未来重要的新型能源。该装置的成功试运行将对我国波浪能资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重要基础。